- Published on
我怎麼用一份履歷就找到新創實習Dream Job?
- Authors
- Name
- Joey Wang 王斯右
- @joeysywang
我現在工作的公司是一個叫做 Gatheround 的軟體新創,我們公司只有十幾個人,但是估值已經有兩千萬美金,每天都有很多學習機會、公司產品也一直不斷創新,對我來說是一份 dream job。
這是我離開學校,實質意義上的第一份工作,特別的是,這是我第一份投出去的履歷,分享一下我是怎麼用一份履歷就找到 Dream Job。
如果喜歡看影片可以看影片,文章裡會把影片中講到的更多細節補上。
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
TL;DR
我要分享的故事,是一條跟海投、內推、刷題很不一樣的路,從事後看來我做了一些正確的決定,才能順利地走到最後。
回顧整個過程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有以下幾點:
- 隱藏的工作:就業市場比你看到的更大,只要你願意找、願意問、問到對的人,很有可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機會
- 定義好 Dream Job:在開始找工作前就定好自己的方向,接下來每個階段都派得上用場
- 運氣:找工作很靠運氣,調整心態才能長期抗戰
- 第一印象:準備一個讓人記住的第一印象,可以讓你突出重圍
- 真誠、友善:沒有人想跟 asshole 工作
這些是我跌跌撞撞走完後往回看的我做對/做錯的一些領悟,除了分享最真實的故事細節,每個階段學到的重要關鍵,我也會附上當時準備的一些實際資料。
Context 背景
在開始之前,我覺得有必要揭露一下我的背景,讓讀者評估參考價值,還有可複製性。有時候看到成功經驗分享,最後發現關鍵是家裡有礦,心裡都是滿滿的 XXXX。
- 大學讀的是交大電機(交大其實不重要,國外不會有人懂),成績頗爛(GPA: 3.1/4.3),不是純軟體專業。
- 有一些 AI 研究經驗(科技部計畫研究助理,CVPR2019 三作,但是主要是幫學長做實驗)
- 沒有實際的 SDE 工作或實習經驗,連 git 都不太會用,CICD 全稱答不出來,個人網站也是套模板
- 碩士唸的是跨領域學位,軟體只佔 1/3,寫的 code 都是這種
- 創新創業經驗倒是有一些,做過小小的群眾募資案(程式老爹),參加過創業競賽(YEF現在叫 Epoch School),還有做過一些其他小小的專案,但都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創業
我自己的背景+技術實力應該在常態分佈一個標準差內。我爸爸是牙醫,所以非常幸運經濟方面有一定的幫助,父母也很對我的選擇很尊重、支持,除此之外並不是什麼權貴。就是個普通人 👍
Dream Job?
終於開始講找工作了,不過在開始找工作之前,要問自己一個重要的問題:
你要什麼工作?你的 dream job 是什麼?
弄清楚自己 dream job 的構成要素、你最重視的價值,可以幫助你在整個求職歷程有個更明確的方向,在每個階段也都會用到。
相對很多人首選 dream job 是大公司、很好的薪水,我更傾向選擇新創,因為我看中的要點:
- 學習機會:這是我的職涯初期,快速學習比什麼都重要,新創裡的大神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 coding 以外的事:我的職涯規劃不想要局限於工程師,希望能有機會做 PM 或是 Tech founder,所以能在一個需要扮演各種角色的小 team 對我長期職涯很有幫助
- 機會:新創多了很多不確定因素但是也多了機會,我的一個 mentor 就說「Amazon, Microsoft 每一年都會在,但是這些 startup 明年可能就是個不一樣的世界了」,成功說服我考慮新創工作。
(有趣的小故事,在我入職後,赫然發現說服我到新創的 mentor,竟然是我們公司的天使投資人,超巧!)
(我當初自己寫下來的條件)
一切都是運氣!
撇開那些天賦異稟的人,大部分人在找工作一半以上都是看運氣。
找工作就是個馬拉松,把運氣這件事記在心中,不要被別人輕鬆/簡單找到工作的故事影響了,包含我現在在分享的故事...
我也想說我用十份履歷找到十份工作,但事實上就是,我第一份履歷之後的幾十份履歷,都被拒的亂七八糟,這就是現實。
大家都是報喜不報憂,別人的故事看看就好。自己被拒了的時候,最佳解法就是安慰自己運氣不好,繼續努力。狀態越穩定,越能穩定發揮。
我的幸運故事
我能找到工作真的是非常幸運,故事要從我在學校做的 project 說起,我們在疫情一開始做了一個線上社交活動的網站叫Quarantine Buster,有視訊聊天、互動遊戲。 過了幾個月,另一個朋友,在公司的 happy hour 用了一個線上活動的網站,當時還叫icebreaker.video,跟我們說有人把我們的 project 完整高配版做出來了。
我們好奇地去看,發現真的誒!這個竟然可以開一間公司,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招工程師!
我那時候才剛開始找工作,我直接把我寫好的第零版履歷寄給他們了,第零版就是最爛的那一版。履歷連結(獻醜奉上給大家參考,應該是反面教材,不夠精煉也沒有突出實際能力,不要學)
我在 email 裡寫:「我也做過一個 online social app,對這個職位很有興趣...」 就把它寄了出去,一週之後我收到了回信,回信的是 COO 營運長,直接要跟我約時間聊聊。
他們收很多履歷,為什麼就願意看我的?我自己的推斷:
- 一部分是因為我真的有做過相關的東西
- 另外一部分我們用的 tech stack 幾乎一模一樣 如果認真用現有經歷去找貼近的公司,有更大的機率被看到,也更有機會拿到面試
第一印象至關重要
之前在交大有個學長跟我說: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果你第一次表現很好,後來沒做好,別人會覺得你失常,沒關係;但是如果你第一次就很爛,後面做好了,別人也會覺得你是失常,剛剛好而已。
我跟 COO 第一次 meet 的時候,準備非常充足。我不想要麻煩地問「可不可以 share screen?」「看不看得到?」所以我把我的投影片做好用一個叫做mmhmm的軟體直接放在我的視訊畫面。她一叫我自我介紹我就直接快捷鍵按出來,用我的背景介紹我的背景🤣。
(當初的畫面大概就長這樣)
這個小小的動作應該是有幫我加不少分,因為再後來不只一次 COO 跟其他人提到這件事,生動的形容我 "Quickly pull out the slides" "Very well prepared"。所以準備好任何小細節,讓別人感受到你的認真,也讓人感受到尊重,會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
當然,有了個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次面試還算順利,大多是聊聊我做過什麼,還有我期望什麼樣的工作,我用上了我之前列出來的 dream job 要素。我也問了一些有關公司的問題,沒有技術問題、也沒有特別刁難。
不過,一切並沒有那麼順利,第二個面試,跟 CPO 產品長的面試就真的是峰迴路轉...
煮熟的鴨子差點飛了
第二輪面試整體來說非常驚險,一開始我的 email 自動把信送進垃圾信件,我也沒有及時 followup,最後還好有協調到面試時間。
到了真正跟 CPO 的面試,就比第一輪難上不少,他是很有經驗的工程師,所以就問了我一些經歷裡的技術細節,當然馬上就發現我真的很菜。所以在一些問答之後,他就說:
「你的經歷不錯,但..是...,我們要找的是更有經驗的人,所以你還沒有達到這個資格。」
我那時候心已經涼了半截,想說就要結束在這裡了,要準備說謝謝再聯絡了,他馬上又接著說: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看有什麼機會,讓你跟我們試試,像是 fellowship program 之類的」
我彷彿看到了一線生機,馬上問他有沒有機會做 intern,說我們有個額外的學期可以讓我去 intern,他跟我確認了一下時間之後就說
「好,我會回去看看有沒有機會,再跟你聯絡」
這輪面試就這樣在提心吊膽中結束了...
再好的機會,還是有可能一不小心手滑就丟了
- 丟 email,沒有及時 followup 都是最低級的錯誤,很有可能就這樣另一個人就把位子補上了
- 就算看起來沒救了,也應該在掙扎一下,那是我真的幸運 CPO 提了這個實習機會,不然要是他沒提、我也沒追問,真的就會到此為止了
幸運女神再度降臨,幾天後,我收到了信,要讓我見見 product team 的其他人。
Be Authentic, Be Nice
這一輪面試是跟所有 Product Team 的人面(其實也就是一個 Designer, 兩個 Engineer)。 一開始,我們先到了我們之前做的 QuarantineBuster 的網站上,他們說想要試用,當時鏡頭前笑笑的,背應該都在流汗。
因為我知道一定會有 bug!一定會出事!
果然沒錯,他們一進房間後就按出了各種 bug,不過整個概念還是有表達到,他們說蠻有趣的,還好還好...鬆了一口氣
接著就換到了我們公司的產品,用了一個叫做 "Experience You Won’t Find on Our Résumés" 的對話模板,有一些寫好的引導問題,我就跟每個人一對一聊了五到十分鐘,基本上都是一些你的興趣、喜好之類的問題,其中一個工程師還知道我有youtube問了我為什麼會想要分享,他也分享了他的 blog。所有問題都是以認識我這個人出發,沒有很多技術能力的考核。
我相信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我應該有表現出我的真誠還有我對新創的熱愛,也讓他們感受到我是好相處的人,所以,我在幾天後就收到了 intern 的 offer 了!
看到這裡你一定想說,就這樣?!沒有算法題、白板、Behavior question,太賽了吧!
沒錯,我整個面試流程加起來應該只花了兩個多小時,但是這只是 intern 而已,我其實踏進了一個為期三個月長的面試。一切都只是個開始而已...
重要的一課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探索隱藏的職缺+推銷自己是我學到重要的一課。
就業市場就像個冰山,除了寫各個公司網站上你可以直接看到,還有很多隱藏的工作機會等著你去探索,我們公司本來根本沒有要招實習生,但是問了就多了這個職位。
很多中小公司招人的人力物力有限,沒那麼多力氣主動找人,你如果可以毛遂自薦,把自己為什麼適合、甚至幫自己生一個明確的職缺,這些公司應該都會想感謝你。
當然,你都要推銷自己了,就應該端出所有的牛肉,既然不再受限於申請系統,你做過的 work 都要附上。像我做的Quarantine Buster有買域名,可以直接找網址,讓面試者親自去試用比自己用說的強多了。
工程師就是 GitHub page, 設計師就是 portfolio,準備好這些更能讓別人輕易認識你、願意面試你。我當初的 GitHub 其實什麼都沒有,只有一些零碎的學校作業,這絕對是個硬傷,畢竟工程事就是用 code 說話的。我也正在努力多做點其他的東西,包含我這個 blog,GitHub 補完計畫 - 文章預定地
總結
總結我找工作學到的所有關鍵要素:
- 定義自已的 dream job,找好方向
- 認知到這是一個充滿運氣的長期抗戰
- 盡量的去探索,找跟自己合適的公司,自己想去的公司,推銷自己
- 幸運進到面試,也別忘了好好把握所有機會,準備一個很好的第一印象
- 真誠、友善的對待所有人
我一直對大公司刷題招人又愛又恨,好處是,他很明確,刷就對了! 但是,都花了大錢來留學,還要空出一堆時間刷題,不能好好享受在學校學習成長的機會(尤其這很可能是在學校的最後時間了),拿來刷題有點可惜。
所以在這邊分享我的經歷,提供另外一個可能的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能夠多拿到幾個面試還有 competing offer!Good luck!
最後加碼
如果你真的看到這裡了,感謝你願意閱讀(或是至少滑到底,附上我當初找工作時候用的 Notion 模板,是用官方模板改的,其中包含幾個 table:
- Job Hunt Plan: 找工作規劃的自我管理,追蹤任務
- Applications: 現有投出去的申請,還有狀態追蹤
- Position Database: 蒐集職缺,再依序投出
- Company Database: 配合職缺資料庫,可以針對公司有更多資料準備 後三個資料庫是相互連結的,可以把公司、職缺、申請狀態都一併追蹤,有興趣歡迎取用自己修改成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