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UW GIX科技創新碩士到底在學什麼?跨領域碩士 (Tech, Design, Business) 經驗分享

Authors

Intro

我在 2021 三月年畢業了,拿到了我的碩士學位,全稱是: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華盛頓大學,以下稱 UW)
  • 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全球創新學院,以下稱 GIX)
  • Master of science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科技創新碩士,以下稱 MSTI)

這個名字每個字都很好瞭解,但是組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相信大家看到這種炫砲名字的時候,都會有兩個反應,第一:酷喔!,第二:這到底是什麼鬼?

所以作為從這裡畢業的校友,嘗試寫了這篇文章,一部分幫我回顧我這 15 個月,另外希望能幫助到:

  1. 你有留學的計畫,已經在找相關的 program
  2. 單純想要更了解 GIX 的人
gix
gix-snow

(左:GIX外觀 右:罕見的下雪天+我們堆的雪人)

GIX 是什麼?

影片介紹

GIX 是 UW、微軟還有北京清華合開的一個學院。微軟算是金主,出了學院的建築還有很多資源,北京清華有自己的雙聯學位。本體還是在 UW 的這個 MSTI program。我們也不在 UW 的西雅圖主校區,要過一個橋到東邊的 Bellevue,大概開車半小時的距離,是一個自成一體的學院。Bellevue 的地理位置其實蠻好的,離北邊 Redmond 微軟的總部很近,學院隔壁就是剛蓋好的 Facebook 辦公室,Downtown 也有蠻多科技公司(Amazon, Expedia, Valve 等等),都有設辦公室。

GIX 作為 "創新學院" 在教什麼呢?官網上 Mission & Vision 就寫

Our mission is to build the talent that leverages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new and impactful ways.

簡短來說就是用創新科技創造影響力,實際上怎麼運作可以從 GIX 的 slogan 講起,Design、build、launch,也就是一個科技產品、解法的基本循環:

  • Design: 發現問題、找到問題、分析問題
  • Build: 開發解法
  • Launch: 最後放進市場、實際應用

這個 Slogan 可以直接連結到主要學的三個領域,Design, Technology, 還有 Business

  • Design: UX/UI design, Design thinking, User research...
  • Technology: software, hardware, Machine learning, data...
  • Business: strategy, accounting, finance...

另外也有些其他的類似通識課的:History of technology, corporate law, team building... 網站上會有詳細的課程,內容每一年也都可能不太一樣所以還是官方最準。

除了上課,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 Project,project 的需要的時間會比上課多很多,我們總共有五個 quarter(一個 quarter 大概三個月),後四個 quarter 都有 project 課,兩個一學期的 project,一個兩學期的 Launch project。這個學位不需要論文所以這個 Launch project 就是我們的畢業要求。學校設計這些 Project 的用意是想讓我們邊上課,然後把上課的內容用到 Project 裡面。

qb

(最終幫我找到工作的project-QuarantineBuster)

這就是整體 GIX 的概覽,一個跨領域、project base 的 program,接下來講講我自己的感受跟體驗。

十五個月旅程

GIX 是一個很新的 program,我是 2019 年入學第三屆,每一屆都有些不同,我們這屆也因為 Covid 一半都在線上上課,所以又更不一樣。我的心得可以參考,但是實際情況都有些不同,我也會把一些其他人的心得放在下面,報名、選校之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整體來說,我在 GIX 十五個月的經歷,是個有趣、有挑戰性、學到不少新東西的一個 program,但我不會說他超好、完美,甚至他離我來之前想像中的樣子還有點距離。

不滿意的地方

我就先開門見山,說說我覺得不滿意的地方:

1. 教得太淺

這個其實無可避免,雖然這是 master level 的 program,但是為了考量各個領域來的學生,還有想教的東西又很廣,所以所有的課都很淺。如果你已經學過了,會覺得很簡單,像我是電機系的,我大學就做過電子實驗,還要來這邊做一個很簡單的 electronic lab 就有點浪費(學費不便宜啊)。你沒學過的東西也不會真的學很深,就像一個入門課,會大致了解最基礎的概念。我們又離本校區遠,換課其實蠻困難的,想要換更難課有非常多障礙,還沒有看過有人真的上了本校區的課。我實際上學最多的還是自己做 project 的時候找自己想學的東西,然後自學、自己試著用在 project 裡,收穫最多都在教室外。

2. 太新

現在還不到五年,很多東西學校方都還在探索,離理想中的願景還有點差別。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沒有辦法招到夠多想要的學生,來的學生是構成這個 program 很重要的一部分,這個等等會再詳細解釋。學生不夠的狀況就是要做出很多折衷的決定,課不能太難、分組的選擇很少等等,多少還是綁手綁腳的。每年很多東西都在變動,但是又不是真的很有彈性,畢竟還是要通過 UW 方面的核准,,希望會越來越優化。

3. 最初的期待的落差

我自己對創業很有興趣,看到這個以創新創業為主的 program 時有不少美好想像。本以為這個 program 會玩真的,很多把 project 做出來,丟到市場上試水溫,甚至是真的創業,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因為是個學校的 program,有很多進度、評分的考量,老師不會願意讓學生有很不同的進度,學生為了成績也沒有辦法做出很冒險、crazy 的事,本來應該是 design, build, launch,但是大部分的時間被用在 design, build,甚至 build 到一半,就結束了,沒有真的做完 launch。實際的感受沒有真正從零到一,大概從零到 0.1,少了那種跳下懸崖邊造飛機的緊張感,不像在創業,更像在 做功課、套招。

收穫最多的...

不好的地方說完了,讓我給出正面評價的理由還是有的

1. 有趣的課

剛剛提到課都很淺,不過還是有些課是有趣的。其中一門 Business 的課,老師自己有創業經驗,他講的 case 也都是他認識的人的創業個案,所以可以從很有趣的觀點聽到不一樣的故事,更真實地去瞭解這些決策背後的動機、故事。另外一個是 Fabrication 課,這門課就是做東西,手作、3d 列印、雷射切割、木工等等,我自己很喜歡做東西,所以做了不少有趣的作品,瑞士錶的內部結構,解謎宮才能打開的書,算是一圓我的 Maker 夢。

book
clock

2. 資源

第二個理由就是資源,我們有 Makerspace 所以有超好的設備材料,建築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資源,有教室、會議室、休息空間等等(我有一部影片介紹了硬體設施)。我在學的時候在 Makerspace 打工,我們自己會做很多東西,我也跟我老闆學了不少技巧,算是善用了所有的資源。雖然做這些東西(像是木工)跟我的工作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算是啟發了我的興趣,我也覺得我會一直帶著這個 Maker 的精神。

除了硬體設備,我們跟 UW 的關係還是很好,很多活動我們都可以參加,比賽、career fair 或是單純的 networking 活動,我們都還是有機會參加的。學校本身也能邀請到很多講者,大公司、新創各種職位都有,甚至有像是 madrona(西雅圖一個很大的創投)的管理人來聽我們 Project pitch 給意見。

3. 人

真的讓我覺得最值回票價的還是:人,我覺得我非常幸運,在做 Project 時都遇到很好很好的隊友,才能讓我有這麼好的體驗。我做的第一個 Project 是 SnapSort, 一個用電腦視覺分垃圾的裝置,我們自己去報名了微軟的 Imagine cup 參加比賽,晉級了美洲的決賽。整個過程從零到一做出成品,還花了很多時間準備比賽,怎麼把成果展現、怎麼去連結資源。如果有興趣我們幫自己拍了個記錄歡迎去看

第二個 Project,同樣的組員,肺炎疫情剛開始,我們想說要做個幫人線上互動的網站,這次我們真的有 design, build, launch,把網站做出來、買了域名、丟了 Facebook 廣告,雖然沒有幫我財富自由,但是跑過了一整個循環學到了各方面的經驗,從計劃、執行到開發。這個 project 也在後來幸運的幫我找到了我現在的工作,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最後,畢業 Launch Project, 我跟另外兩個隊友是人數比較少的三人組(其他組都是五人),我們跟 UW 醫學院的一位醫生一起做阿茲海默的懷舊療法,用科技來幫助照護者還有年長者,雖然我們人少,但是大家都很努力,看到其他人一直有產出自己也不敢懈怠。合作的醫生也幫我們找到了很多願意合作的療養院,讓我們過程中可以一直跟真正的使用者互動、學習。最後做出來的成品,有硬體、軟體、還跟真的 user 做了不少測試,是一個很完整的 project,這也是我很有興趣的領域,看到那些爺爺奶奶在用我們的東西時的笑容,是最珍貴的收穫。(如果對內容有興趣可以看這支影片

作為一個跨領域的專業訓練學位,來的學生非常多元,跟我同屆的有:有經驗的工程師、醫生、管顧等等,雖然 covid 後來就比較少接觸,不過,「人」真的是讓我有好的學習體驗最重要的因素,有這些好的隊友、同學,project 能學到更多,從彼此身上、或是邊做邊學,也能有更有趣的成果。所以有越多不一樣厲害的人到 GIX 一定能激發更多火花。

graduation

(疫情中的線上畢業典禮)

GIX 適合什麼樣的人?

GIX 不是一個傳統的 program,有很多不卻定性、風險,也相對有很多機會、潛力。每個來的學生都有機會形塑出 GIX 未來的走向。如果你正在考慮 GIX,建議你審慎思考分析,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這是一個跨領域的 program, 如果你已經有一個明確的領域想要深入學習,這裡可能不適合你,你會被帶去做很多你可能不想做、不擅長、領域外的事。如果你只是想找跳板到美國工作,也不太適合,Program 沒有暑假讓你實習,而且作業量不小,應該有更多水的 program 可以專心找工作。

畢業求職方面,因為是個跨領域的學位,不會超簡單找到工作,也不會很難找工作,各種職位都有辦法連結到學校學的,就看自己怎麼解釋。重合度最高的職位應該是 PM ,但是畢業的人 design、tech、business 都有人做。

我覺得最適合的人,還是要回到 program 想培養的核心,Entrepreneurship,這個指的其實不單單只是創業而已,而是所謂的創業家精神,對世界充滿好奇,願意發先問題,瞭解問題,然後願意用髒自己的手,動手解決問題,去挑戰嘗試沒做過、不會做的事。另外一部分,樂意跟別人合作、傾聽、溝通、發表看法或意見。有這樣的特質的人,無論你是要從完全跟 tech 不相關的領域轉換跑道,從零開始,還是你已經是 tech, design, business 其中一個領域想要培養更全面的跨領域專業技能,相信 GIX 會是一個很好地方。說到底,我自己認為,GIX 真的就只是個平台,放著 UW, 清華, Microsoft 還有 GIX 自己的資源,最重要的還是人,你的 cohort,最有價值的就是從彼此身上學習,還有一起做 project,一起成長、好好利用這些放在這裡的資源。如果你想清楚了,覺得這是一個你願意花十五個月認真投入的地方,那 GIX 非常適合你!相信你也能從中收穫許多。

講到最後怎麼像招生廣告了,作為一個畢業校友,自然希望 GIX 越來越好,讓整個 community 越來越成熟、多元、有趣。相信願意看到這裡的多少對 GIX 有點興趣,如果有什麼問題也歡迎寄 email 給我,或是加我 LinkedIn 直接 message 問我,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2023 更新

畢業快三年了,看著 program 每年的改變,認識新的學弟妹,參加了第一次的 Alumni Reunion。

對這個 Program 有些新的感觸,寫了一篇更新


相關連結:

學校官網

Cohort1 學長的心得

我拍的 Building 簡介